广东新高考的分班上课模式主要采用“行政班+走班制”,具体特点如下:
一、分班时间与依据
- 选科分班:
学生需在高一下学期(约10-11月)完成物理/历史等科目选择后,根据选科组合被分配到行政班或走班教学班。
- 综合素质选拔考试:高中阶段结束时(约高三下学期),学生需参加3+1+2模式的综合素质选拔考试,结合成绩和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最终分班。
- 选科导向:
优先根据学生选科组合分班,同一科目组合的学生组成行政班。
- 成绩分层:部分学校按数学成绩或综合总分分层编班,实施差异化教学。
- 走班机制:未分到行政班的学生需在选考科目中走班上课,语数英等核心科目通常保持行政班形式。
二、走班制形式
固定走班
- 学生需在选考科目中流动上课,例如物理、化学等科目通过走班完成,语数英等必考科目仍在行政班。
- 部分学校实行“大小班结合”模式,将3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余科目走班。
分层走班
- 根据学生综合总分和数学成绩分层,进入不同行政班或走班。
全走班模式
- 6门科目全部通过走班教学,学生需频繁更换教室。
三、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
- 行政班侧重基础课程,走班侧重选考科目。
- 部分学校设置创新实验班、艺术特长班等特色班级。
师资配置
- 实行“教师挂牌上课”机制,部分教师跨班级授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四、注意事项
具体分班模式可能因学校而异,部分学校可能结合行政班与走班制,或采用全走班模式。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社会实践、竞赛获奖等)也可能影响分班。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描述,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差异,建议考生和家长以所在学校官方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