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是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旨在研究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协同发展。
一、核心概念与目标
STS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伦理影响及可持续发展,例如环境问题、健康医疗、能源管理等现实社会问题。
教育目标
- 个体发展: 提升科学素养、决策能力、伦理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 社会价值
二、课程与教学特点
采用跨学科主题(如“健康与医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打破传统分科模式,强调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
探究与体验式教学
通过课堂讨论、模拟游戏、社会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而非仅掌握理论知识。
三、STS教育的发展
国际趋势: 与荷兰的“社会—中物理”、美国的“社会中化学”等项目类似,英国的STS教育也注重将科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
中国实践: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引入STS教育理论,强调科学素养与公民责任的统一。
四、与普通科学的区别
普通科学侧重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而STS更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伦理困境,例如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等。
综上,STS教育通过跨学科研究、综合化课程及体验式教学,致力于培养既具备科学知识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