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的“赋分”并非指某种特定题型,而是指 等级赋分制的录取规则。该制度通过将考生的原始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为每个等级分配对应分数,以实现分数的区间化,从而增强成绩的公平性和可比性。具体说明如下:
一、赋分制的基本概念
将考生的原始分数按从高到低分为5个等级(A、B、C、D、E),各等级人数占比分别为15%、35%、35%、13%、2%,对应分数区间为:
- A级(15%):100~86分
- B级(35%):85~71分
- C级(35%):70~56分
- D级(13%):55~41分
- E级(2%):40~30分。
赋分规则
赋分公式为:
$$
frac{Y2 - Y}{Y - Y1} = frac{T2 - X}{X - T1}
$$
其中:
- $Y2$、$Y$:考生原始分与赋分后分
- $T2$、$X$:该科目最高分与最低分
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100分。
二、与选考科目的关系
赋分科目: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选择性考试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 非赋分科目
三、常见误区说明
不存在“赋分题”
赋分是对整个科目的等级划分,而非针对某一道具体题目。考生无法通过做“赋分题”来提高分数。
避免混淆加分政策
赋分制与针对特殊群体(如艺术特长生、少数民族等)的加分政策无关,后者属于专项计划加分。
四、总结
江苏高考赋分制通过等级化处理,确保不同考生在相同分数区间内具有可比性,但考生需通过全面备考提升综合实力以获得更高等级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