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二志愿的录取规则主要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具体分为以下要点:
一、录取原则
所有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分数高的考生优先被投档和录取。
遵循志愿
考生填报的志愿有明确顺序(如A、B、C等),投档时按顺序检索,一旦匹配成功即停止投档,后续志愿不再考虑。
二、录取流程
第一志愿录取
- 系统优先检索第一志愿考生,若分数达标且该校有剩余招生计划,则直接录取。
- 若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考生需等待该校招生计划调整或进入第二志愿投档。
平行志愿投档
- 对于填报了多个平行志愿的考生,系统按志愿顺序从高到低检索。
- 例如,考生填报A、B、C、D、E、F六校,先检索A校,符合条件则投档并结束检索;若A校未录满,再检索B校,以此类推。
- 每个考生仅有一次投档成功机会,后续志愿不再参与投档。
后续志愿与征集志愿
- 若所有志愿均未被录取,考生可关注该校的征集志愿(通常在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开放)。
- 部分省份在特殊类型招生(如专项计划、指标生)中,未完成计划的部分会从第二志愿中补充录取。
三、填报建议
合理排序
- 将分数最高、最想去的学校专业填在前面,遵循“冲一冲(第一志愿)、稳一稳(第二志愿)、保一保(第三志愿)”原则。
- 同一院校可设置A、B、C三个小志愿,拉开梯度以增加录取机会。
关注政策差异
- 重点关注该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专业调剂政策及指标生计划,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最终录取结果。
谨慎参考模拟投档
- 模拟投档结果仅供参考,实际录取可能因招生计划调整、专业录取波动等因素变化。
四、风险提示
滑档风险: 若第一志愿未录取且后续志愿均不符合条件,可能无法被录取。 专业调剂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分数、兴趣及高校专业特点,综合评估后制定志愿策略,并及时关注省级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招生计划调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