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表示文字主要通过字符编码实现,不同编码标准对应不同位数和规则。以下是关键要点:
- 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文字,需通过编码表将字符转换为二进制。常见编码包括:
- GB2312/GBK:
2个字节(16位),适用于简体中文,如“啊”对应机内码B0A1H。
- Unicode(UTF-8/UTF-16/UTF-32):
- UTF-8:1-4个字节,兼容性强;
- UTF-16:2-4个字节,汉字通常用2个16位代码单元(如“大”为B3F3H)。
- ASCII:仅支持7位(0-127),不适用于中文。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转换
-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时,每4位二进制对应1位十六进制(如101011B=2BH)。
实际应用示例
- 以汉字“大”为例:
- 国标码:B3F3H(十六进制)→ 1011 0011 1111 0011(二进制);
- 机内码:B3F3H+8080H=DBFFH(二进制)。
注意事项
- 不同编码标准兼容性不同,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如网页显示选UTF-8,文件存储选GB2312);
- 二进制直接存储时需注意位数对齐(如16位编码需补零)。
综上,二进制通过字符编码表将文字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具体实现需结合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编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