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行业的改革需要从资质管理、工作流程、人员素质和行业监管等多方面入手,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以下是具体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一、提升监理机构资质
提高监理机构资质门槛,确保其具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建立资质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对不合格机构进行降级或吊销资质。
支持监理机构采用BIM、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规范监理工作流程
制定《工程监理工作规范》,明确职责、流程和标准。
例如将措施项目改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强化对模板工程、返工工程量确认等关键环节的监理。
建立省、市、县、企四级共用监理工作管控数智化平台,实现流程标准化、数据共享。
三、强化人员素质管理
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
建立分级管理机制,鼓励从业者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提高整体素质。
实施科学考核,激励员工积极性,建立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机制。
四、加强行业监管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严查围标、串标、低价中标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优秀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失信主体实施惩戒。
五、推动行业自律与改革环境
强化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政企融合,营造和谐改革环境。
修订相关法规,建立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培育诚信市场。
鼓励监理机构拓展全链条服务,如参与智慧工地建设、工程咨询等跨界领域。
六、其他关键措施
改革配套政策:如调整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如2025年3月12日起报名)。
争议解决机制:从争议暂定处理转向协助协商沟通,推动通过合同条款解决纠纷。
通过以上措施,监理行业可逐步实现从“人按图施工”向“人按质施工”的转变,提升专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适应新时代工程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