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后,老家的家长普遍呈现出疲惫、无奈或心酸的状态,主要源于节日氛围消退与生活压力增加的矛盾。具体表现如下:
情绪落差明显
春节期间家人团聚、欢声笑语,但假期结束后,家长需面对孩子学业压力、家庭琐事等,情绪从兴奋转为焦虑和无奈。例如有家长表示“过年时兴奋劲儿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无奈”。
生活节奏加快
春节后家长需迅速调整状态回归工作,部分家长因孩子突然变得“蔫头耷脑”而感到压力,甚至出现“扛不住的家长都哭了”的情绪表达。
孤独感加剧
春节期间邻里互动频繁,但假期结束后,农村人口大量返城,老人和孩子留守,部分老人出现“孤独感”,如独自望路、缺乏陪伴的场景被网友记录。
健康压力上升
长期节日操劳可能影响家长健康,部分家长因节后作息紊乱、情绪紧张,甚至出现身体不适,需通过健康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缓解压力。
代际矛盾凸显
春节期间家庭氛围和谐,但假期后因育儿观念、生活习惯差异,可能引发矛盾。例如“熊孩子”开学后态度转变,加剧家长焦虑。
综上,过年后老家的家长需在生活压力、情感需求与健康之间平衡,社会应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政策引导(如鼓励返乡过年、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缓解这一群体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