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药材的采收需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以确保药效和品质:
一、采收原则
生长阶段选择
多数全草类药材在植物生长旺盛、茎叶繁茂时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地色泽佳。例如青蒿、穿心莲等在茎叶茂盛期采收,而益母草、荆芥等可在初花期或花蕾期采收。
特殊植物处理
- 茎叶柔弱或需带根使用的植物(如垂盆草、紫花地丁)需连根拔起;
- 藤本植物(如夜交藤、忍冬藤)应在生长旺盛时割取;
- 茵陈分春秋两次采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为“绵茵陈”,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为“茵陈蒿”。
二、采收方法
割取地上部分
适用于薄荷、荆芥、紫苏等茎叶类药材,采用镰刀或铲子从叶基部割下,去除病叶、死叶后晾干或阴干。
连根采收
需带根使用的全株入药植物(如车前草、蒲公英、细辛)需连根挖起,抖净泥土后晒干或阴干。
分次采收与加工
- 覆盆草等需多次采收,每年5-6月下旬开始,每30天割1次,分批次晾晒;
- 种子采收时需在乳白色变为褐色时进行,成熟后搓去茸毛并晒干,防止种子散落。
三、注意事项
环境管理
采收前1天避免浇水,保持茎叶干爽,防止采收后腐烂;
茵陈采收时宜选择晴天,避免雨天导致品质下降。
质量把控
采收后需及时除净杂质,部分品种需扎把晾干透,确保成品纯净。
通过以上原则与方法,可有效保证全草类药材的药效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