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层施工缝的处理需根据缝的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方法,并配合严格养护,以确保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施工缝类型与留置原则
- 柱、墙结构需预留水平缝,梁、板应一次浇筑不留缝。
- 具体留置位置包括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下、吊车梁上、无梁楼板柱帽下等。
竖直施工缝
- 主梁跨度中间1/3、楼梯段1/3等位置。
- 墙上施工缝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或纵横墙交接处。
二、处理方法
表面处理
- 清理施工缝内的垃圾、浮渣,对旧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风镐或人工凿毛,深度1-2cm)或喷毛(风砂枪或高压水冲毛),形成粗糙面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结合力。
钢筋处理
- 清洁钢筋表面油渍、锈迹,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牢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灌浆填充
- 高强灌浆: 使用膨胀混凝土或专用灌浆料(如环氧树脂砂浆)填满施工缝,厚度需满足设计要求。 - 低压注浆
养护措施
- 灌浆后及时覆盖养护材料(如麻袋、草帘),保持湿润环境,避免裂缝再次开裂。
- 养护时间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强度确定,通常需7-14天。
三、注意事项
施工时机
- 喷毛、冲毛需在混凝土初凝后(约24-48小时)进行,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效果。
- 高压水冲毛时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
质量检测
- 处理后需进行裂缝观测,确保无渗漏、无空隙,必要时进行二次灌浆。
规范遵循
-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操作,避免因施工缝处理不当引发结构安全隐患。
通过合理设置施工缝并规范处理,可有效控制裂缝发展,延长垫层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