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测量是生产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方法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效率优化。以下是主要测量方法及实施要点:
一、核心测量方法
- 通过秒表直接记录员工操作时间,适用于重复性高、操作简单的工作。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舍弃异常值。
- 可结合视频分析法(摄像机+软件)提高精度,尤其适合复杂流程。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
- 将工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制定标准时间表。适用于标准化操作,需通过专业工具(如人体模型)模拟分析。
工作日志法
- 要求员工记录每日任务时间,适用于任务多样化、流程复杂的工作。需确保记录完整性和准确性。
模型法(MOD法)
- 使用人体模型模拟操作,测量完成时间。适用于手工操作,精度受限于模型动作的标准化程度。
二、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 确定工作内容、范围及环境,制定测量计划,准备工具(秒表、记录表等),并培训员工。
- 选择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测量对象,确保其操作状态接近正常水平。
数据采集
- 明确操作单元的起点和终点,确保测量周期重叠且具有瞬时特征。记录每个单元的时间,区分规则与间歇性操作。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剔除异常值(如超出固定范围的数值)。
数据分析
- 计算平均操作时间,结合宽放率(考虑休息、设备调整等)调整标准工时。
- 通过视频分析或专家评估修正操作流程,优化效率。
三、注意事项
数据验证: 采用交叉验证(如秒表+日志对比)确保准确性。 动态调整
工具选择:优先使用专业设备(如秒表、视频分析软件),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科学方法系统测量工时,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并为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