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全称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种针对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活动。它起源于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布加勒斯特举办。
奥数竞赛的目的是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并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奥数竞赛通常每年举办一届,时间定于7月,由参赛国轮流主办,经费由东道国提供。参赛选手为中学生,每支代表队有学生6人,另派2名数学家为领队。考试分两天进行,每天连续进行4.5小时,考3道题目。
奥数的题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图形与几何等)、计算问题(如数学计算公式、繁分数的计算、分数裂项与整数裂项等)以及实际应用问题(如计数、图论、逻辑、抽屉原理等)。
奥数不仅仅是一项数学竞赛,它还包含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奥数是一种高水平的数学竞赛活动,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