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项计划填报需严格遵循政策要求,主要分为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地方专项三类,具体流程如下:
一、专项计划分类及条件
- 户籍要求:
考生与父母在实施区域(如江西修水县、安徽金寨县)有连续3年以上户籍,且户籍代码首位为"2"(如220、211)。 - 学籍要求:高中三年在户籍地学校全勤就读,借读生不符合条件。 - 覆盖范围:全国共832个脱贫县,部分省份如安徽、江西有20-24个县。
- 户籍要求:
考生本人及父母户籍在实施区域农村(身份证地址含"村"字)。 - 材料要求:需在4月20日前提交户口本、成绩单、自荐信等材料,部分名校(如清华、北大)可能加试。
- 自动获取资格:
满足本省农村户籍+本省高考报名即可,含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等特殊计划。
二、关键流程
- 核对户籍连续性(国家专项)和农村户籍地址(高校专项/地方专项),注意户籍代码规则。
材料冲刺
- 国家专项: 3月28日前提交纸质审核表。 - 高校专项
- 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专项计划要求单独填报志愿,注意志愿顺序和院校选择。
三、注意事项
材料真实性:
所有材料需真实有效,虚假信息可能导致资格取消。- 时间节点:各专项截止时间不同,需提前规划。- 特殊要求:部分高校专项可能要求面试或加试,需关注目标院校通知。
通过以上步骤,考生可高效完成专项计划申报,提升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