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就业点位介绍的撰写,可参考以下结构与内容要点:
一、基本信息模块
明确标注社区全称、所在行政区划及具体地理位置(如街道、社区名称及标志性建筑)。
联系方式与咨询渠道
提供社区就业服务站的电话、邮箱或线下地址,方便居民咨询。
二、就业岗位设置
岗位分类与分布
- 便民利民服务类: 托幼托老、快递配送、家政服务等贴近居民生活的岗位; - 社区管理类
- 技能培训类:农业种植(如山尖花种植合作社)、维修维护、职业培训等技能提升岗位。
特色岗位案例
例如:某社区通过合作社+扶贫车间模式,为易迁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岗位。
三、服务功能与成效
就业服务功能
- 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
- 开发社保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 通过“精准安置、统一管理”原则,实现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帮扶。
工作成效数据
- 近年累计安排就业岗位超800个,帮助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 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签约就业协议数量逐年增长。
四、资源支持与建议
资金与设施
说明社区投入资金建设就业服务站,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及培训设备。
建议与展望
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岗位开发,社区持续优化服务;
未来计划拓展线上就业平台,覆盖更广泛群体。
示例结构图
```
社区就业服务站
├── 基础信息: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 岗位设置:分类、分布、特色案例
├── 服务功能:职业指导、岗位匹配、公益性安置
├── 成效数据:岗位数量、就业困难人员帮扶
└── 资源支持与建议
```
通过以上模块的有机结合,可全面展示社区就业点位的定位、运作模式及社会价值,为居民提供清晰、实用的就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