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表中就业率的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
text{就业率} = left( frac{text{实际就业人数}}{text{劳动力总人口}} right) times 100%
$$
一、核心公式说明
指在特定时间点(如一年、一季度)内,实际从事有偿工作的人口数。需注意:
- 不包括学生、军人、家庭主妇等非劳动人口;
- 若统计范围为在校大学生,需从劳动力总人口中扣除在校学生数。
劳动力总人口
指在特定时间点,年龄在16岁及以上、符合劳动参与条件的人口总数。需注意:
- 不包括未就业者(如待业、失业)、退休人员及非劳动年龄人口(如儿童、孕妇)。
二、分场景补充说明
大学生就业率计算
若数据包含在校大学生,需先从劳动力总人口中扣除学生数。公式调整为:
$$
text{大学生就业率} = left( frac{text{实际就业大学生人数}}{text{大学生总数} - text{在校学生数}} right) times 100%
$$
例如,某高校有毕业生1000人,其中在校学生800人,实际就业700人,则就业率为:
$$
frac{700}{1000-800} times 100% = 70%
$$
地区或行业就业率
- 地区就业率: 用地区实际就业人数除以地区劳动力总人口计算; - 行业就业率
三、注意事项
数据口径:不同机构对“实际就业人数”和“劳动力总人口”的定义可能略有差异,需根据具体场景调整计算方法;
时间范围:就业率通常按年或季度统计,需明确统计周期。
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用场景,建议结合具体数据来源和统计目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