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企业的数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招聘会参与企业数量计算:
- 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在2025届毕业生春季大型综合双选会上,企业用人需求超过1.6万个岗位,参与企业数量可以通过需求岗位数来推算。如果每个岗位至少对应一家企业,那么参与企业数量至少为1.6万家。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企业数量计算:
- 例如,某高校通过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与人社部门、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体企业数量可以通过统计合作平台上的企业数量来确定。
通过毕业生去向统计企业数量:
-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4年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博士生毕业,优秀毕业生拿到了前沿科技公司的“头部计划”,也有本科毕业生直接去往前沿人工智能公司实习或就业。可以通过统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企业数量来确定参与招生就业的企业数量。
通过就业数据企业数量计算:
- 例如,北京邮电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达到48.88%。可以通过统计该行业的企业数量来推算参与招生就业的企业数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会根据不同高校或机构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是通过统计招聘会参与企业、校企合作平台企业、毕业生去向企业以及就业数据中的企业数量来确定招生就业企业的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