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其发源地和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
一、核心发源地
浙江省东阳市是竹编工艺的代表性发源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南宋时期达到工艺巅峰,以精细的立体人物、动物造型和传统器皿闻名,是中国传统竹艺的标志性代表。
二、其他重要产地
浙江省其他地区
- 嵊州、新昌、浦江等地以工艺竹编著称,品种繁复且色彩丰富。
- 鄞县(横街镇)因毛竹资源丰富,竹编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被誉为“竹编之乡”。
四川省道明镇
以道明竹编闻名,产品包括竹篮、凉席等,曾入选世界竹编第一镇候选纪录。
贵州省三穗县
作为西南地区竹编代表,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工艺品。
其他地区
- 安徽舒城:华东最大竹器专业市场所在地,竹编工艺品历史悠久。
- 福建泉州、厦门等地:以实用竹编为主,如竹编家具、工艺品。
三、工艺特点与分类
竹编工艺分为细丝和粗丝两类,主要工序包括剖篾、刮纹、打光、劈细等,成品涵盖篮筐、凉席、动物造型等实用品及装饰品。不同地区因材料、技法差异形成独特风格,如东阳以精细立体造型见长,道明竹编则以实用性与工艺结合为特色。
四、传承与发展
浙江、四川、安徽等地通过建立专业市场、培养传承人、开发旅游产品等方式推动竹编产业发展。例如,东阳竹编与木雕形成产业互补,福建竹编则结合地域特色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