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职业噪音影响需要从源头控制、传播阻断和个人防护三个层面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技术降噪(源头控制)
- 选用低噪声设备,如液压、液动替代冲击性工艺,焊代铆、高精度加工减少振动和冲击。
- 对高噪声设备安装隔音罩、消声器,采用柔性连接减少振动传递。
工艺优化
- 提高设备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减少因撞击、摩擦产生的噪声。
- 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远距离操作,降低工人暴露于噪声环境的时间。
二、传播途径控制
厂区布局优化
- 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区布置,强噪声源设置在偏僻区域。
- 同一车间内分区排放设备,减少相互干扰。
物理屏障与吸声措施
- 使用隔音棉、吸音棉包裹高噪声设备,安装吸音屏障或音障。
- 建筑设计中设置绿化带、土坡等自然屏障,降低声波传播。
三、个体防护与健康管理
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 为工人配备符合标准的耳塞、耳罩,确保密封性和舒适性。
- 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效能,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时的设备。
职业健康监护
-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进行听力检测,发现噪声敏感者或听力下降者及时调离岗位。
- 建立听力档案,跟踪监测听力变化情况。
四、管理措施与意识提升
法规与标准执行
- 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护听器选择指南》等国家标准。
- 定期开展噪声检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接触限值(85dB(A))。
培训与教育
- 组织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工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技能。
- 通过警示标识、劳动合同等方式,强化噪声防护意识。
五、其他注意事项
自动化与智能化: 推广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环节。 动态管理
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可有效降低职业噪音对工人的影响,保护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