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冀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其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调整,具体如下:
一、基本范围
东汉时期,冀州辖境包括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治所设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
三国时期调整
曹魏迁都洛阳后,冀州治所改为信都县(今河北冀县),但辖区基本保持不变。
二、具体边界
南部:至河南南阳、驻马店一带;
西部:涵盖山东淄博、德州等地;
东部:接近渤海湾,包括辽宁南部。
三、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冀州是九州之一,辖郡、国九,县一百,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三国时期:曹魏迁都洛阳后,冀州成为陪都洛阳的重要屏障,但实际行政中心转移至洛阳。
四、相关历史背景
行政区划演变:东汉末年,冀州因战乱频繁调整,曹操迁都洛阳后,冀州成为其西部重要据点。
战略地位:冀州北接匈奴,南连荆州,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战略区域。
综上,三国时期的冀州主要位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治所先后为邺县和信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