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之谓道”出自《中庸》,具体分析如下:
该句位于《中庸》第二章《大学之道》,原文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核心含义
- 天命之谓性: 指人天生具有的本性,如道德禀赋、性格特质等,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
- 率性之谓道:强调顺应自然本性的行为即为“道”,即遵循内心真实感受与道德直觉的生活态度。
- 修道之谓教:通过修养提升,将自然本性转化为道德规范,实现教化作用。
相关辨析
该句常被误认为出自《庄子》,实际应为《中庸》。庄子的“性”多指自然天性,与《中庸》中强调的道德性存在差异。
综上,“率性之谓道”是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命题,主张通过顺应自然本性与道德实践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