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师管理规范,初中生或学生家长 无权直接开除教师。教师的管理和处分需通过正规的教育行政程序进行,具体流程和条件如下:
一、教师可能被开除的法定情形
刑事犯罪或严重违纪行为
若教师涉及醉驾、故意伤害、性侵犯等刑事犯罪,或多次体罚、辱骂学生且屡教不改,可依据《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规定开除。
严重违反教学或管理规范
包括长期旷工、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造成重大损失、参与有偿补课、体罚或侮辱学生等行为,且经教育仍不改正。
二、开除教师的正规程序
调查与证据收集
学校需成立调查小组,通过查阅记录、证人证言、视频监控等方式收集证据,确保程序公正客观。
内部审议与决策
调查后,学校需召开行政会议,将调查结果告知教师并听取其陈述与辩护,最终由校长或教育主管部门作出是否开除的决策。
书面通知与申诉权利
开除决定需以书面形式通知教师,明确生效日期及补偿事项。教师若对决定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复核或提起劳动仲裁。
三、学生或家长的权利与建议
知情权与参与权
学生或家长有权了解教师违规的具体情况,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如校务公开、家长会)提出意见或申诉。
法律救济途径
若认为教师被不当处理,可依据《劳动合同法》要求支付赔偿金,或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维护权益。
关注教师改进机会
对于存在轻微违规行为的教师,学校应提供整改机会,而非直接开除。
总结
开除教师需严格遵循教育行政程序,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学生或家长应通过合法途径反映问题,避免采取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