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双主体教学是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校和企业为核心,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一、双主体的基本构成
学校主体
学校承担理论教学、基础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职责,负责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管理。
企业主体
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技术指导、岗位实习及就业推荐,提供真实工作场景和行业前沿资源。
二、双主体的核心作用
教学模式创新
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产教融合深化
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将行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职业能力培养
采用“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识岗、跟岗、轮岗、顶岗),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双主体与个性教育的结合
在双主体教学框架下,学校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如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的培养,企业则侧重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训练,形成“教学相长”的协同机制。
四、典型实施模式
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589家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共建、课程开发、现代学徒制教育等,毕业生实现“双证书”就业。
综上,大专双主体教学通过校企协同、教学创新,旨在培养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