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主要遵循 分省录取、分数优先的原则,具体规则如下:
一、分省录取原则
各省份根据本省教育资源、高校招生计划及考生整体水平,独立划定本科、专科等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省线或块线)。 例如,北京、上海实行"3+3"科目模式,江苏、广东采用"3+1+2"模式,但所有省份均以本省分数线为录取基准。
报名与志愿填报
考生需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按所在省份发布的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 异地高考考生需在报名省份填报志愿,且分数线仍按报名省份执行。
二、录取流程与规则
投档与分批次录取
- 批次划分: 分为本科(含一本、二本等)、高职(专科)等阶段,部分省份已合并本科批次。 - 投档原则
- 平行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检索考生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例如,甲考生650分先投档复旦大学,乙考生620分虽志愿1为复旦大学,仍需等待甲考生投档完成后再投。 - 顺序志愿:按志愿顺序录取,即第一志愿优先,若未录取则检索第二志愿,以此类推。 - 调档比例:高校调档线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120%,超出部分通过调剂录取。
- 阅卷与预录取:
高校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进行预录取,省级招办审核后完成最终录取。 - 录取通知书:通过邮政系统寄送,部分省份为确保及时性,设立"绿色通道"保障投递。
三、特殊政策与注意事项
- 户籍优先原则:大部分省份以户籍所在地为录取依据,但允许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本省其他县市或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 异地高考 专项政策:
如江苏、广东等地对符合条件的考生给予加分或降分录取。
- 综合评价: 部分高校(如浙江、山东)在分数基础上,结合综合素质评价、高校专项计划等择优录取。 - 专业录取规则
总结
高考录取以 分省独立分数线为核心,通过 平行志愿+顺序志愿的投档机制实现公平竞争。考生需关注本省招生计划、分数线及志愿填报规则,同时留意户籍、学籍等特殊政策对录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