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高考改革自2018年实施以来,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多元化人才培养:
一、考试模式创新
改革后不再区分文理科,考生可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任选1门,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限制。
"3+1+2"科目组合
- 必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数学不分文理) - 选考科目
- 学考纳入:选考科目成绩按等级赋分(A-E等级),计入高考总成绩(750分)
- 外语科目提供10月、6月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 部分科目允许考生保留1-3门成绩(如物理、化学、生物),供后续选择
二、录取机制改革
院校专业组投档
高校根据物理、历史专业组(含考生选考科目)综合评估后投档,实现"适配度更高、录取更精准"。
取消高优线
本科批次不再划分传统的高优线,所有考生均有机会被录取,促进教育公平。
分类录取体系
- 本科批次: 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两类,春季高考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 专科批次
三、配套政策优化
考生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选择性)、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5方面评价,高校将综合结果进行录取。
志愿填报调整
志愿填报方式更加灵活,考生可结合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院校专业组,部分院校专业组内调剂空间减少。
四、其他重要变化
复读生政策: 公办学校禁止招收复读生,复读生只能选择私立机构;高水平运动队考生需达到本科线80%以上 新增专科提前批
总结
广东新高考通过"3+1+2"模式、院校专业组投档、综合素质评价等创新机制,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限制,提升了考生自主选择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些改革为教育公平和多元化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