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牙齿有多少颗”的教案设计,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可整理为以下结构化方案: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 能够正确点数8颗乳牙和4颗恒牙,初步掌握按大小排列顺序。
- 认识不同牙齿的名称(如门牙、犬牙、前磨牙、磨牙)及功能。
技能目标
- 通过操作活动(如画牙齿、分类游戏)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 学习用简单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如“我有5颗牙齿”)。
情感目标
- 培养对口腔卫生的兴趣,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 通过故事和游戏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教具材料
牙齿模型(含乳牙和恒牙)、镜子、画纸、彩笔、不同颜色圆形积木(代表牙齿)。
儿歌卡片(如《数数牙齿》)、PPT课件(含牙齿结构图、刷牙歌)。
环境布置
创设“口腔医院”主题区域,摆放牙齿模型、牙刷、牙膏等实物。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情境导入
- 通过故事《爱吃糖的老虎》引出主题,讲述老虎因蛀牙脱落牙齿的后果,激发幼儿保护牙齿的意识。
- 提问:“你们有几颗牙齿?牙齿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幼儿初步思考。
激发兴趣
- 展示牙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牙齿的形状和位置。
二、探索与认知(15分钟)
牙齿结构认知
- 结合PPT课件,介绍牙齿的名称、功能及生长特点(如乳牙较细小,恒牙更坚固)。
- 让幼儿用彩笔在纸上画出牙齿,并标注名称和位置。
数量认知与排序
- 教师示范正确数数方法,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完成牙齿计数。
- 按大小排列牙齿模型,帮助幼儿理解数量关系。
三、实践与巩固(10分钟)
动手操作游戏
- 使用不同颜色积木代表牙齿,进行分类和组合游戏,巩固数量认知。
- 制作“牙齿健康手册”,记录牙齿数量变化及保护方法。
家庭延伸作业
- 请幼儿回家数家人牙齿数量,并记录结果,第二天分享。
四、总结与延伸
知识总结
- 回顾牙齿名称、数量及功能,强化记忆。
- 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播放刷牙歌并演示正确方法。
拓展活动
- 组织参观牙医诊所,了解牙齿健康知识。
- 创作口腔卫生宣传海报,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评估
观察幼儿数数能力、团队合作表现及卫生习惯养成情况。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游戏难度或简化操作步骤。
改进方向
对于数数较慢的幼儿,提供个别指导或使用计数工具辅助。
结合季节变化(如换牙期)调整教学内容,增强相关性。
以上教案可根据实际班级情况灵活调整,建议配合口腔检查、家庭作业等环节形成综合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