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群体在当地就业的问题,结合权威信息整理以下解决方案:
一、政策岗位优先
中央基层"特岗计划"、科研助理岗位等向贫困家庭毕业生倾斜,确保应招尽招。
- 例如:2020年启动高职专项计划,专项招收2020届贫困家庭毕业生。
扶贫专岗与公益性岗位
开发生态护林员、光伏扶贫收益岗位、保洁员、护路员等百万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
- 湖南省常德市通过"乡村道路维护、环境保洁"等岗位安置超10万人。
退役军人与贫困家庭专项计划
鼓励贫困家庭毕业生参军入伍,退役后通过"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
二、企业用工渠道
政府项目对接
政府发布重点工程、企业用工需求,贫困劳动力可通过村委会、人社部门或企业直接报名。
- 例如:常德市通过线上招聘平台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
扶贫车间与龙头企业
扶贫车间、龙头企业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带动就业创业。
- 云南保山通过农产品种植合作社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三、技能培训与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两后生"(高中/初中毕业生)开展中职、高职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 例如:常德市通过"澧州好工作"App提供2000+岗位,优先聘用未返工贫困劳动力。
创业支持与孵化
提供创业资金、咨询和培训,支持贫困群体成立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
- 云南大理通过乡政府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动员村民参与本地项目。
四、其他保障措施
社保与补贴
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降低贫困群体就业风险。
部门协作与精准服务
建立高校领导、人社部门与贫困群体"一对一"帮扶机制,确保就业意愿者实现就业。
五、典型案例参考
海勃湾区: 通过开发保洁、保安等岗位,帮助3名因重病致贫人员实现月收入2000元。 常德市
以上措施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和技能提升等多措并举,实现贫困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建议关注当地人社部门、高校及扶贫项目信息,及时申请相关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