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技能帮扶情况的总结,可结合政策实施、服务成效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撰写。以下是一个结构化示例:
一、 政策实施与组织保障
根据自治区及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及时调整就业技能帮扶策略,聚焦公益性岗位设置规范化和“N”类问题整改。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已全面完成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二、 具体帮扶措施与成效
精准识别服务对象
- 将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纳入重点帮扶群体,建立“131”服务机制,提供职业指导、岗位信息和培训项目。
- 通过数据比对、入户走访等方式,摸排1130户家庭,动态更新服务对象数据库。
多样化帮扶方式
- 培训与就业推荐: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3场次,完成50人培训任务,完成率106%;推荐就业岗位5000余个,实现就业5000余人。 - 社保与创业支持
- 特殊群体专项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为43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建立帮扶档案,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
与周边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依托社区开发物业、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建立岗位信息库,广泛推送就业信息。
三、 数据支撑与成果
服务覆盖: 共为5426名有就业意愿人员提供帮扶,其中失业人员1203人、就业困难人员95人。 政策落实
动态管理:通过“四清”机制,实现服务对象动态管理,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四、 经验与展望
精准识别与分类帮扶是关键,需结合政策与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模式。
部分群体就业稳定性仍需加强,需进一步完善就业监测机制。
持续优化培训内容,拓展企业合作渠道,探索建立长效就业帮扶机制。
通过以上结构化梳理,可全面展示就业技能帮扶的阶段性成果,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