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率的计算方式需根据统计对象和口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总人口就业率
反映整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计算公式为:
$$
text{总人口就业率} = frac{text{就业人口}}{text{总人口}} times 100%
$$
其中,就业人口指有劳动能力且实际就业的人群,总人口包括所有自然人。
二、劳动资源利用率
侧重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计算公式为:
$$
text{劳动资源利用率} = frac{text{就业人口}}{text{劳动力资源}} times 100%
$$
劳动力资源指年龄在16岁及以上、具备劳动能力且未在学、非退休的人群。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针对应届毕业生群体,计算公式为:
$$
text{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 frac{text{毕业生总人数} - text{未就业毕业生人数}}{text{毕业生总人数}} times 100%
$$
该指标反映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时通常排除在校学生、退休人员等非劳动力群体。
补充说明
传统就业率统计可能遗漏,因其工作流动性大、社保缴纳不规范等特点,需结合其他指标(如失业率)综合评估。
部分群体(如灵活就业者)的统计存在难度,可能导致数据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