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业单位统计的写法如下:
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和初步整理。
表格中应包含毕业生的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性别、学历、身份证号等基础数据。
在基础数据表格下方,新增一栏用于填写毕业生的详细就业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单位性质、就业类型、就业状况、单位行业、工作职位类型、困难生类型、单位具体地点、所在地域、单位联系人、单位电话等。
各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需根据要求填写详细就业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写好的表格连同毕业生就业去处汇总表一并上报至招生就业处。
汇总表中应由负责就业的院领导署名并加盖学院公章。
毕业生规模:包括毕业生总数、学历结构(本科、研究生等)、性别结构(男性、女性)、生源地结构(省内、省外)等。
毕业生就业率:包括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以及各学院的年终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流向:包括地域流向(省内、省外)、行业流向(如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在统计报告中,应详细描述统计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
报告应包括对就业市场的整体分析,以及针对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情况的建议。
报告应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图表和文字说明相结合,便于阅读和理解。
在统计过程中,应对数据进行仔细审核,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异常数据或缺失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
统计结果可用于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
统计结果还可为学校的就业政策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完成毕业就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为学校的就业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