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签订了就业协议但不想去上班的情况,可参考以下法律建议和操作步骤:
一、协商解约
主动沟通
尽早与用人单位联系,说明离职原因,尝试协商解除协议。若协议中未明确违约责任,可争取无条件解约。
保存证据
留存沟通记录(如邮件、聊天记录)作为协商依据,避免因证据不足影响结果。
二、依法离职
试用期离职
若处于试用期,需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若超过试用期,需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
劳动关系解除
协商一致可立即解除协议,无需办理离职手续。若单位未回应,可等待一个月(法律视为自动离职)后办理失业证并求职。
三、注意事项
违约金与赔偿责任
- 协议中有明确违约条款需赔偿,但未约定则无需支付。
- 用人单位若因劳动者原因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
社保与档案转移
劳动合同解除后,需在15日内办理社保转移手续,避免影响后续就业。
竞业限制与保密义务
若协议中包含竞业限制条款,离职后需遵守约定;同时需履行保密义务。
四、法律途径
若协商失败,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劳动仲裁
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协议或赔偿损失。
诉讼
仲裁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建议优先通过协商解决,既节省时间又降低成本。若涉及复杂条款(如服务期、竞业限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