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主要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具体信息如下:
发现地点
甲骨文最早由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1899年前偶然发现,他们将龟甲兽骨当作药材“龙骨”使用。晚清官员王懿荣在1899年治病时,从中药店购买的“龙骨”中发现了刻有甲骨文的龟甲,从而确认了甲骨文的来源。
遗址背景
殷墟是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范围包括安阳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出土的甲骨文多为商王盘庚至帝辛时期的占卜记录。
学术价值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成熟文字系统,比金文和篆书更早,为研究汉字起源和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超过15万片甲骨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续发掘
1928年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机构在殷墟开展科学发掘,进一步确认了甲骨文的分布和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