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吹的儿童诗《春天在哪里》通过设问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春天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丽景象。全诗共分为四个小节,分别从以下角度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春天在枝头,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跳舞,桃花脸红。”
通过春风、柳条舞动、桃花盛开的意象,表现了春天在植物中的体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景物生命力。
草原与田野
“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
以草原的雾气、草色变幻为特色,展现春天带来的生态复苏,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竹林与田野的延伸
“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通过春雨和竹笋生长的描写,体现春天在植物生长周期中的关键作用。
田野的丰收前奏
“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结合农作物生长与自然光线的变化,暗示春天是播种和希望的象征。
艺术特色
设问手法: 每小节以“春天在哪里”开头,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探索欲。- 拟人化表达
该诗作为二年级语文教材,通过具体意象帮助学生建立对春天的直观感受,同时培养其观察自然、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