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牛刀”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有能力或技艺高超的人初次尝试某项任务时,因任务相对简单而显得能力过剩。例如:
> 他数学天才却只做基础题,真是大材小用。
初显身手
也用来形容有能力的人在初步尝试中就展现出非凡能力,常带有褒义。例如:
> 小李刚入职就独立完成项目,真是初试牛刀。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原指诗人虽饱读诗书,但希望在小地方一展抱负,后演变为比喻有真才实学者初露锋芒的常用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初露锋芒、崭露头角、小试身手 反义词
四、使用场景示例
> 小张是团队中的技术骨干,这次负责的小项目对他来说简直是“初试牛刀”,结果提前完成且质量上乘。
> 她第一次做蛋糕,虽然形状略显生硬,但味道很棒,真可谓“初试牛刀”。
五、结构与语法
结构:主谓式,可作谓语或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示例:
> 他初试牛刀便解决难题,令人刮目相看。
综上,“初试牛刀”既包含褒义的潜力展示,也隐含对能力过剩的调侃,需结合语境具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