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的赋分制主要应用于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其核心是通过等级划分和比例转换实现成绩均衡。具体规则如下:
一、赋分制定义
赋分制将考生选考科目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据人数比例划分A、B、C、D、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特定分数区间,最终按比例转换成等级分。
二、等级划分与比例
- A等级:15%(100-86分)
- B等级:35%(85-71分)
- C等级:35%(70-56分)
- D等级:13%(55-41分)
- E等级:2%(40-30分)
*注:不同年份比例略有调整,以当年最新规定为准。*
赋分区间
各等级对应分数区间为:A(100-86)、B(85-71)、C(70-56)、D(55-41)、E(40-30),满分100分,起点30分。
三、赋分计算方法
公式
[
T = frac{(Y - Y_1)}{(Y_2 - Y_1)} times (T_2 - T_1) + T_1
]
其中:
- ( Y_1, Y_2 ):原始分数区间下限和上限;
- ( Y ):考生原始分数;
- ( T_1, T_2 ):赋分区间下限和上限;
- ( T ):转换后的等级分。
计算步骤
- 排序: 按原始成绩从高到低排名; - 划分等级
- 转换赋分:代入公式计算并四舍五入。
四、选科策略建议
热门科目竞争激烈,赋分优势可能被稀释,建议选择更有把握的科目;
原始分直接影响等级,需避免低级失误,确保分数靠前。
五、应用科目
赋分制适用于选考科目中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科,物理、历史以原始分直接计入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