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通过二进制编码实现信息存储与传输,其核心原理如下:
一、编码基础
二维码由黑白方块组成,黑色方块代表二进制“1”,白色方块代表“0”。所有信息均通过这种二进制模式进行编码。
数据转换规则
- 字符编码: 将文本、数字等字符转换为二进制。例如,ASCII码表将字符映射为对应二进制数。 - 分段处理
二、编码流程
- 确定数据模式(如数字、字母、中文),选择对应编码规则(如8位字节模式、字符计数模式)。
- 添加数据长度标识,例如“HELLO WORLD”需先计算字符数并转换为二进制。
生成二进制数据
- 按规则将字符转换为二进制序列,例如“01234567”按3位分组后转换为“0000001100 0101011001 1000011”。
- 添加纠错码和定位图案,提升容错能力(如30%遮挡仍可识别)。
映射为二维码图案
- 将二进制数据按特定规则排列成矩阵,形成黑白方块图案。
- 选择掩模模式优化图案平衡性。
三、应用与优势
多场景适用: 支持网址、文本、联系方式等数据存储与传输。 高容错性
通过上述步骤,二维码实现了从数字到图形的高效转换,成为现代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