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典籍出处为 《韩非子·五蠹》,具体信息如下:
该成语出自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五蠹》。原文通过宋国农夫因偶然捡到撞树而死的兔子,讽刺了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和固守经验、不知变通的行为。
核心内容
故事描述宋国农夫因一次意外获得撞死兔子后,放弃耕作,整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出现兔子,最终一无所获并成为笑柄。这一情节揭示了侥幸心理的荒诞性。
成语寓意
该成语现比喻不主动努力,妄想通过偶然机会获利,或固守旧方法不知变通,强调应积极进取而非依赖侥幸。
总结:
守株待兔的典籍出处明确为《韩非子·五蠹》,其核心在于批判不劳而获的心态和僵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