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巫医是医学与巫术结合的职业群体,其称呼及发展历程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历史演变
在夏商周时期,医学尚未独立成科,“医”属于“巫”的职业范畴,二者合称“巫医”,从事医疗与祭祀活动。
职业分化与地位变化
- 汉朝: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巫医逐渐分离,巫术性质被排斥,仅少数巫师保留医疗职能。 - 唐代
- 宋代:郎中或大夫成为独立职业名称,取代了巫医的统称。
二、名称由来
“郎中”的起源
“郎中”原为战国至汉代的官职,职责包括掌管门户、车骑、文书等,后演变为宫廷侍卫职务。因部分御医长期为皇室服务,获得尊称“郎中”,逐渐演变为对医者的职业称呼。
三、地域性称呼差异
黄河以北:多称“大夫”;
黄河以南:更倾向使用“郎中”。
四、与乐师的区别
乐师:指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与巫医的医疗职能有本质区别。
综上,古代巫医的统称即为“巫医”,而“郎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部分优秀医者的尊称,后演变为独立职业名称。